
——纪念吴宓 -走进吴宓-研究吴宓-数说吴宓——
承学 ,尚文, 继道
学贯中西文化,融通古今教育
吴宓教育数字馆(Wu Mi Education Digital Library)
吴宓
“关学”余脉之一,“哈佛三杰”之一,教育家,文学家
生平简介
1894年(清光绪二十年)8月20日生,陕西泾阳人。晚清陕西女首富周莹堂侄,本名吴玉衡。
学术研究
中国比较文学之父,学衡派代表人物。1920年在哈佛大学发表《红楼梦新谈》(《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》第三辑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76年),后用中、英文发表有论文《石头记评赞》《红楼梦之文学评价》《红楼梦与世界文学》《红楼梦之人物典型》。著作有《吴宓诗集》《文学与人生》《吴宓日记》等。
求学问道
1907年读于三原宏道书院,受关学熏陶,与于右任、张季鸾同为“关学”余脉。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(今清华大学前身)留美预备班。1917年赴美国留学,先攻读新闻学,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。先在弗吉尼亚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,获文学学士学位。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,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白璧德教授,研习比较文学、英国文学和哲学,获学士(1920年)、硕士(1921年)学位。1930年~1931年游学西欧,在牛津大学、巴黎大学从事研究。
教育育人
1921年~1949年先后任东南大学、东北大学教授、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、清华大学(西南联大)国学研究院主任、外文系教授、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、相辉学院、勉仁学院、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。、讲授过英语、英诗、翻译、英散文、西洋小说、外国文学、欧美文学、古典文学、西洋文学批判、西洋文学名著、英国文学史、世界文学史、中西诗韵律比较、中国旧诗及旧小说研究、世界史、世界古代史等课程,培养了一批一流学者,如钱钟书、季羡林、徐中舒、高亨等。
图文
谁是吴宓?为何研究吴宓?
《忆吴宓》
渝城问学至西师,雨僧楼前思先史。
古今中外融学问,异乡再见犹会晤。
张力
——2017年12月9日于西南大学雨僧楼前
成果
明道悟理
2023年5月31日2023年5月31日2023年5月31日2023年5月31日2023年5月31日交流
期待与您共享学术
吴宓教育数字馆© 2022-2026,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利益和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